打造灣區職教產教融合新高地,東莞10位中職校長如是說正值2022年東莞職業教育活動周開啟之際,結合新職教法的實施與“十四五”期間東莞“打造灣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新高地”的發展目標,東莞市教育局聯合南方日報東莞新聞部圍繞“新職教 新未來”,開辟“對話中職校長”欄目,對話東莞10所中職學校校長。讓我們一起來看校長們怎么說! ![]() 東莞理工學校校長 | 巫云:職業學校有為新職教法落地“打樣”的責任和義務 “職業教育是需要跨界融合發展的教育,新職教法鼓勵行業組織、企業等參與職業教育、教材開發等,這為學校產教融合的開展提供了法律保障。” “新職教法鼓勵多種形式的合作試點,為參與職教發展的企業提供減免稅費、財政支持等方面的獎勵,這打消了企業基于國有資產的保護和責任承擔的顧慮,為職業院校專業共建、實訓實習基地共建、培訓基地共建等提供更多合作機會。” ————部分摘錄 ![]() ![]() 東莞市經濟貿易學校校長 | 葉朝楨:深化高水平校企合作,構建“雙主體”育人模式 “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,各系、各專業精準對接新經濟新業態下大灣區產業市場需求和崗位需求,積極開展專業調研,主動對接行業企業,深化校企合作、產教融合,打造校企‘雙主體’人才培養體系。” “學校將深入探索高水平校企合作機制,構建以‘校企命運共同體’為要求的‘雙主體’育人培養模式,落實一專業一名企。在‘十四五’期間計劃建成1-2所產業學院,打造以產業學院為依托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。” ————部分摘錄 ![]() ![]() 東莞市商業學校校長 | 曹永浩:建設“未來莞商學院”,打造灣區產教融合新高地 “新職業教育法旗幟鮮明地提出,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注重產教融合,實行校企合作。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依然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強引擎。結合學校專業設置,學校與企業共同打造‘未來莞商學院’,并成立了東莞市跨境電商職教集團與東莞市嬰幼兒托育職教集團。” “‘未來莞商學院’項目致力于研究探索‘一鑄魂、二聚焦、三精準、四主體、五協同’的育人模式,建設政、行、校、企多方參與,跨業界、跨專業的職業教育資源共享平臺,實現信息互通、資源共享、師資互聘、人才共育、產業共推,打造灣區產教融合新高地。” ————部分摘錄 ![]() ![]() 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校長 | 黃海濱:持續有效拓展校企協同育人的廣度和深度 “學校將積極開展‘企業專班’和‘項目教學’,通過實施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,幫助學生建構綜合職業能力,推動崗位實踐教學模式改革,創建崗位練兵、崗位成才、勞動育人、實踐育人教學新模式。” “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,新職業教育法的核心內容就是‘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’作為。新職教法使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從滯后走向同步、校企合作由松散走向緊密、校企合作由松散走向緊密、合作企業由被動走向主動。” ————部分摘錄 ![]() ![]() 東莞市輕工業學校校長 | 陳克虎:緊扣區域產業需求,打造兩大特色高水平專業群 “新職教法的出臺也將為產教深度融合破局。‘十四五’期間,學校將以產教融合為主線,致力將‘搭平臺 定標準 建專班’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建設成‘東莞范本’,努力打造成為大灣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范式。” “學校緊貼東莞產業轉型升級需求,著力探索解決校企協同育人渠道不順暢、專業教學標準與崗位標準不匹配、專業人才培養不精準等問題,通過與行業企業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、開發課程資源、共建實訓基地等形式,共同做好技術技能人才培養。” ————部分摘錄 ![]() ![]() 東莞市機電工程學校校長 | 江學斌:探索創建“產學研訓賽”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新模式 “學校模具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即將進入試運營階段。依托于產業學院,將把育人場地放在企業,培養模具智能制造高技術技能型人才,為粵港澳大灣區模具智能制造產業提供服務。” “探索多元主體共建產業學院,旨在搭建由行、政、企、校根據產業發展構建與產業鏈對接的人才培養體系,制定人才培養標準與評價標準,實現‘產教對接、學研結合、訓賽融通’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,真正構建‘學校與企業雙主體育人、專家與名師雙導師教學、研發與教學雙崗位互融、實訓與生產雙項目訓練、課程與職業雙標準互通’的‘產學研訓賽’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新模式。” ————部分摘錄 ![]() ![]() 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校長 | 楊潮喜:調整人才培養模式,適應職教本科趨勢 “新職教法明確未來職業教育要實現升學和就業并重,隨著升學途徑的進一步打通,中職教育在社會上的認可度和吸引力會再上一個臺階,吸引更多人投奔職業教育。” “學校將從辦學模式、課程設置、師資配備上未雨綢繆布局,從‘中高職+大企業’貫通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上深化產教融合,培養真正適應未來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。” ————部分摘錄 ![]() ![]() 東莞市電子商貿學校校長 | 吳強輝:全力打造廣東產教融合、校企融通創新示范基地 “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路徑。學校始終按照‘雙元三段、分類定制、校企融通’的人才培養模式,利用校企各自優勢資源,搭建可持續發展和協同育人平臺,建構企業項目化的實訓模式,實現了職業教育校企之間的跨界融合,幫助學生建立起‘多條腿走路’的發展格局。” “學校將全力打造廣東省產教融合校企融通創新示范基地,探索成立新型產教學院,實現中高貫通混合所有制人才培養。” ————部分摘錄 ![]() ![]() 東莞市信息技術學校校長 | 關錦文:創新人才培養模式,打造“一雙懂得鉆研的手” “針對深化產教融合,新職教法一方面從政策上給予制度保障,實現了有法可依;另一方面促進企業參與職業教育,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。” “面對新的發展機會,學校將適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戰略,優化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,堅持‘TRIZ引領,數據助力,校企共長’專創融合辦學理念,實施‘一主線、雙主體、三提升、四融通’人才培養模式。” ————部分摘錄 ![]() ![]() 東莞市汽車技術學校校長 | 余剛靈:打造“技之城·樂之域”,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“新職教法從法律層面讓企業參與不難、參與有利,有了‘綱領’和‘作戰手冊’。” “學校通過校企合作開展‘人培方案市場化、課程建設模塊化、技能教學小班化、專業師資雙向化、質量評價綜合化’的汽車專業教學改革實踐;建設有三個產教培研中心,不斷深化推進校企合作、產教融合,搭建校行企多元協同育人平臺。” ————部分摘錄 ![]() 由南方日報與東莞十位中職學校校長的對話可知,校企共建現代產業學院是大勢所趨,是當前產業轉型升級、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舉措,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,能夠促進產業鏈、創新鏈、人才鏈、教育鏈有效銜接,實現學校與產業之間信息、人才、技術與物質資源共享。 來源:南方+客戶端 *聲明:本文系轉載,是用于學習教育使用之目的。若有錯誤或侵害權利人權益,請留言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 |